热门搜索: 诗歌 诗词 诗经

度荆门望楚唐诗鉴赏

度荆门望楚 陈子昂  遥遥去巫峡,  望望下章台。  巴国山川尽,  荆门烟雾开。  城分苍野外,  树断白云隈。  今日狂歌客,  谁知入楚来!  陈子昂诗鉴赏  这首《度荆门望楚》约作于诗人入楚的途中,诗中洋溢着年轻的诗人对楚地风光的新鲜感受。  荆门,山名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卷三十四说:江水又东
2020-05-04 07:00:51

度荆门望楚原文-翻译及赏析

度荆门望楚原文|翻译及赏析创作背 这首《度荆门望楚》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,当是调露(唐 高宗年号,679 680)年间陈子昂初次出川应试途中入楚时所作。 文学 这首《度荆门望楚》洋溢着年轻的对楚地光的新鲜感受。 荆门,由于地势......

古诗词赏析李白《度荆门望楚》《渡荆门送别》阅读练习及答案_百度文 ...

渡荆门送别 [唐]李白 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 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 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 仍怜故乡水,万 七、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诗,完成下面小题。度荆门望楚① [唐]陈子昂 遥遥去巫峡,望望下章台②。 巴...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

山随着低平 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,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。江面月影 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内容:【原诗】【翻译】【作者】【主题思想】【赏析】 【原诗】 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......

度荆门望楚_图文

创作背景这首《度荆门望楚》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,具体创作时间不详。应当是公元 679— 公元 680(调露)年间陈子昂初次出川应试途中入楚时所作。赏析这首《度荆门望楚》洋溢着年轻的诗人对楚地风光的新鲜感受。荆门,由于地势险要,......

渡荆门送别 赏析

渡荆门送别 赏析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.来从楚国游, 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...

渡荆门送别赏析

1、 《渡荆门送别》是一首五言律诗,首联交代了什么? 明确: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。 2、颔联写景,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?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? 明确: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,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, 写的是远景......

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

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 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 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 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赏析 荆门,山名,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,隔江与虎牙山对峙,战国时属于楚国。 李白在蜀度过...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原文及翻译赏析

《渡荆门送别》原文及翻译赏析 2 《渡荆门送别》 年代:唐作者:李白 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 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 月下飞天境,云生结海楼。 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 分类标签:送别诗 作品赏析 【注解】:1、荆门:山名,...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_图文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_唐诗宋词_幼儿教育_教育专区。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 1、这首诗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(节选)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(节选)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。初读《别云间》《渡荆门送别...

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全诗翻译及赏析

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全诗翻译及赏析 李白 《渡荆门送别》 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...

渡荆门送别 赏析资料

渡荆门送别 赏析 精品资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。来从楚国游, 山随平野...

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诗词赏析

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诗词赏析《渡荆门送别》 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山随平野尽, ...

度荆门望楚_图文

度荆门望楚 陈子昂 【期刊名称】《《初中生世界(八年级读写版)》》 【年(卷),期】2019(000)011 【总页数】1 页(P27) 【作者】陈子昂 【作者单位】 【正文语种】中文 【中图分类】教科文艺 文 陈子昂度荆门望楚《 渡荆门...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- 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_百 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。荆门,即荆门山,位于今湖北宜都县 西北,长江南岸,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,形势险要,自古即有楚蜀 咽喉之称。 李白这次出蜀,由水路乘船远行,经巴渝,出三峡,直向荆门山 之外驶去,目的是...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_文化/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 - 《渡荆门送别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 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 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 月下飞天镜,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- 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_百 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人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。初次离开故乡,固然会产生依 依不舍之情,而长久旅居他乡的人,更会有浓浓的乡思。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,表达了这种人类普遍的美好情感。 《渡荆门送别》是李白出蜀时所作,记下了他初次离开故乡......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复习(一课时)

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复习(一课时)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。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复习(一课时) 一、整体感知 整体把握:此诗是诗人开元十三年(725)出蜀至荆门时所作。随着船的移动,两岸的景色像画卷一样 展开、变换。作者很自然地描绘......

渡荆门送别 赏析

渡荆门送别 赏析 渡荆门收别之阳早格格创做李黑 渡近荆门中.去从楚国游, 山随仄...

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

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赏析_设计/艺术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。这首诗意境高远,风格雄健...

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入学案

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由王勃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,这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。【学习目标】1 认识“蜀、阙、辅、涯”等生字。2 有感情朗读、背诵这首诗,大体把握诗意。3 感受这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人生态度,体会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。一、自主学习(一)文学常识学法指导:搜集王勃的资料,
2021-11-16 07:00:35

唐诗 行路难(三首全)

《行路难》三首由李白创作,被选入《唐诗三百首》,这三首诗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后的感慨,诗中跌宕起伏的感情,跳跃式的思维,以及高昂的气势,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。【《行路难·其一》原文】《行路难·其一》作者: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,玉盘珍馐直万钱。停杯投箸不能食,拔剑四顾
2021-11-16 07:00:35

杜甫唐诗兵车行

《兵车行》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,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,连年征战,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,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。《兵车行》作者:杜甫车辚辚,马萧萧,行人弓箭各在腰,爷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牵衣顿足拦道哭,哭声直上干云霄。道旁过者问行人,行人但云点行频。或从十五北防河,便至四十西营田
2021-11-16 07:00:35

普希金抒情诗选 名句

普希金每首诗的基本情感,就其自身而言,都是优美的、精致的、娴熟的,出自他抒情诗的名句更是不少。普希金抒情诗选1 致大海再见吧,自由的元素!最后一次了,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,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。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,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,最后一次了,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,你的沉郁的吐诉。我全
2021-11-14 07:00:37

唐诗《游子吟》解释

“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”这首五言诗作情深意切,一经面世,立刻广为传诵,引起古今无数读者的共鸣,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。这句诗出自《游子吟》。游子吟作者:孟郊慈母手中线,游子身上衣。临行密密缝,意恐迟迟归。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
2021-11-14 07:00:37

宋词李清照争渡争渡

“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”出自诗人李清照的著名诗《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》,大家是否知道相关的意思?如梦令·常记溪亭日暮宋代: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,沉醉不知归路。兴尽晚回舟,误入藕花深处。争渡,争渡,惊起一滩鸥鹭。译文曾记得一次溪亭饮酒到日暮,喝得
2021-11-13 07:00:37

“诗仙”李白

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,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,代表作有《望庐山瀑布》、《行路难》、《蜀道难》、《将进酒》、《梁甫吟》、《早发白帝城》等多首。篆字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书体,具有“原生态”的特征,也是所有书法的源头。篆书的基本特点是因形立意,如马、羊、象等字。我们
2021-11-12 07:00:37

唐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

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由王勃创作,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?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州》作者:王勃城阙辅三秦,风烟望五津。与君离别意,同是宦游人。海内存知己,天涯若比邻。无为在歧路,儿女共沾巾。【注解】1、本文选自《王子安集》(《四部丛刊》本)。2、少府:官名。3、之:到,往。4、蜀州:现在四川崇州。也作蜀川
2021-11-11 07:00:38

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唐诗

《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》这是一首和诗,原唱是晋陵陆丞作的《早春游望》。《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》作者:杜审言独有宦游人,偏惊物候新。云霞出海曙,梅柳渡江春。淑气催黄鸟,晴光转绿苹。忽闻歌古调,归思欲沾襟。【注解】①和:指用诗应答。晋陵:现江苏省常州市。②宦游人:离家作官的人。③物候: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
2021-11-11 07:00:38

宋之问的唐诗题大庾岭北驿

《题大庾岭北驿》由宋之问创作,该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庚岭时所作。《题大庾岭北驿》作者:宋之问阳月南飞雁,传闻至此回。我行殊未已,何日复归来。江静潮初落,林昏瘴不开。明朝望乡处,应见陇头梅。【注解】大庾岭:在今江西省大庾县南,为五岭之一。北驿:大庾岭北面的驿站。阳月:阴历十月。至此回:相传北雁南飞对
2021-11-11 07:00:38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 Copyright © 京ICP备16605703号